寶寶粥在副食品添加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,尤其來到7~9個月階段,更需要爸媽有策略地安排副食品內容與進程。本篇將延續4~6個月副食品的基礎,深入解析7~9個月的飲食重點、食材變化與進食訓練建議,幫助寶寶逐步邁向自主進食的健康飲食旅程。


一、寶寶進入7~9個月:進食需求與身體變化

隨著寶寶進入7個月,他的咀嚼能力、手部協調與食慾都比過去更為進步。這個階段是從「品嚐」過渡到「攝取營養」的重要階段。

此階段副食品的角色:

  • 補充鐵質、鋅與其他微量營養素
  • 提升對不同食物質地的接受度
  • 建立規律的一日三餐進食模式
  • 培養主動進食與咀嚼能力

二、每日副食品安排建議

建議7~9個月寶寶每天安排2~3餐副食品,每餐約5~8湯匙,並可加入1~2次點心(如水果泥、米餅)。 母乳或配方奶仍是主食來源,但副食品的比例將逐漸拉高,營養密度也應提升。


三、寶寶粥的質地轉變:從泥狀邁向顆粒感

在7~9個月階段,寶寶已能漸漸接受細小顆粒與更有口感的食物。寶寶粥的製作建議從泥狀、稠狀過渡到略帶碎粒或細小塊狀,例如:

  • 白米粥中加入紅藜、糙米、五穀米增加營養與口感
  • 寶寶粥中拌入蔬菜碎泥或肉末
  • 使用叉子輕壓成碎的小地瓜塊、馬鈴薯丁混入粥中

四、豐富且安全的多樣化食材

7~9個月是增加食材種類、嘗試新風味的黃金階段。每種新食材仍需採取「單一食材、連續試吃三天」的原則,觀察寶寶是否出現過敏反應。 建議食材類型:

  • 蛋白質來源:雞肉泥、魚肉泥、豆腐、小豆類(如紅豆、毛豆泥)
  • 澱粉類: 地瓜、山藥、南瓜、玉米、粟米粒
  • 蔬菜類: 花椰菜、菠菜、青江菜、紅蘿蔔
  • 水果類: 芭樂泥、西瓜丁、水梨泥、奇異果丁

五、進食技能的訓練:不只是吃飽,更要會吃

這個階段的寶寶不只在進食,也在發展吃東西的能力,包括:

  • 練習用舌頭將食物推到後方吞嚥
  • 嘗試咀嚼較有口感的食物
  • 增強手指抓握與手眼協調(自抓副食品)

建議可逐步引導使用湯匙,讓寶寶從大人手中接過湯匙嘗試餵自己,也可以讓他開始摸食物、嘗試用手抓吃米餅、水果條等安全食材。


六、BLW(自主進食)延伸操作建議

若寶寶從6個月已開始嘗試BLW,7~9個月可以進一步:

  • 嘗試不同形狀的軟食物(條狀、圓片狀、三角塊)
  • 增加可自行抓握的副食品,如:
  1. 煮軟的地瓜條、香蕉段
  2. 小塊蛋餅(無鹽無油)
  3. 小型花椰菜「樹頭」狀
  • 每次嘗試新食材或新型態,都需有大人全程陪伴監督

BLW仍可與寶寶粥並行搭配,確保營養與咀嚼訓練兼顧。


七、副食品常見困擾解法

 寶寶不吃新食材怎麼辦?
 ✅ 保持輕鬆心情,避免強迫,過幾天再試一次;多次接觸是接受的關鍵。

 寶寶便秘或腹瀉?
 ✅ 加強水分攝取,搭配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如地瓜、蘋果泥,必要時諮詢醫師。

 餵食時間變戰場?
 ✅ 避免長時間餵食(30分鐘內完成),尊重寶寶的飽足訊號,創造愉快的進食氣氛。


八、選購寶寶粥產品的貼心提醒

市售寶寶粥能為爸媽省時省力,但需仔細挑選 :

  • 成分天然、無鹽無糖無人工添加
  • 標示清楚可對應寶寶月齡
  • 包裝安全方便攜帶(如常溫包裝)
  • 有清楚檢驗與來源資訊,選擇信賴品牌

九、總結:從吃得營養到吃得主動,是副食品的真正目標

7~9個月副食品不只是吃得多、吃得營養,更是吃得主動與愉快的開始。寶寶粥的質地轉變、多元食材的加入與自主進食的練習,將幫助寶寶建立正向的飲食習慣,也為10個月以後的進階飲食打下良好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