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其實很多家長問過營養師到底需不需要再給寶寶喝水的問題,尤其是有4~6個月寶寶的家長,最容易感到困惑,到底平常除了喝奶之外,還有需要再給寶寶另外喝水嗎?或是開始接觸副食品的寶寶有需要再給水分嗎?今天營養師就針對這些重點來幫大家做解答。
正常情況下嬰兒是不會缺水的,只有在發燒、腹瀉、嘔吐、出汗過多、進食異常時…等生病的時候,才有可能會脫水,營養師建議有以上症狀的寶寶,就需要額外補充水分,不論任何年紀。只是水的部分需要特別小心,至少需使用煮沸後在潔淨容器裡放涼的冷開水才安心。
目前並沒有較正式的指引,告訴爸媽寶寶從出生起,該如何補充飲用水?這也是為何會有可以喝跟不可以喝的兩派說法。營養師在此給予爸媽們一些分析,讓你們可以就能接受的部分進行實作。
其實這是最受爭議的年紀,這階段的寶寶除了口腔保健需求外,依照寶寶手冊在副食品添加原則中提到,未添加副食品前,除非天氣很熱流很多汗,一般不需要額外再給予水分,以免影響奶類攝取量。因此沒有特別健康需要,不須補充水分。但0-4個月的寶寶還是需要進行口腔保健,此時給予一點點水是可以接受的。
6個月以前的寶寶,開始補充副食品之後,可以在吃完後給予1-2湯匙的溫冷開水,當作是簡單的漱口潤喉,做好口腔清潔就好。剛開始進入副食品階段,寶寶還是以奶為主食,副食品的食用量少,並不會影響水分的攝取,因此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。
當寶寶副食品越吃越多,開始吃的較濃稠,甚至能替代一正餐的時候,爸媽們若可以給予清淡的湯品,就可以不用額外喝水,但若沒有喝湯,可以考慮餵點水,只要一天給的水分,不超過每公斤體重X30cc換算出來的總量就行。
基本上,看完我以上的分析,爸媽就能理解,安排在餐後喝點水,同時進行口腔清潔,不需要刻意安排時間,也不用仔細測量喝水量,因為吃飽了也喝不下。以上是營養師我自己在照顧寶寶時,最簡單方便的方法,也沒有發生水中毒的狀況,分享給大家。
寶寶(1歲以前)若喝太多水可能會引起水中毒,而且不只寶寶,大人也可能水中毒,在激烈運動之後,因為流汗造成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,若只有補充水分而沒有補充電解質,也可能造成水中毒。水中毒的表現有哪些呢?包括活動力明顯下降、面無表情、感覺遲鈍、食慾不振、抽筋甚至死亡等。
為什麼1歲以前寶寶較容易水中毒呢? 那是因為寶寶的腎臟尚未發育成熟,大約1歲後才會接近大人的腎功能。因此,就算給的水分相較於大人已經很少了,但月齡越小的寶寶,喝進去的水可能僅1-2成會進入腎臟,其餘都會進入細胞,導致細胞腫脹,影響生理機能,若是造成腦水腫,後果將更不堪設想,必須趕緊送醫尋求專業協助。
更多相關知識:
裸廚房首頁:https://www.nakedkitchen.net/
營養師的嬰幼兒副食品指南:https://www.nakedkitchen.net/blog/posts/baby-first-year-nutrition-guide
寶寶便秘好困擾?營養師教你怎麼做:https://www.nakedkitchen.net/blog/posts/baby-po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