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在之前的文章歐醫師有提過,副食品建議不要太晚開始比較好,目前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是寶寶4~6個月就可以開始嘗試副食品。在一歲前盡量讓孩子嘗試過各類原型食物,培養寶寶對食物的耐受性,也能減少食物過敏的可能。今天這篇來自門診問題集,特別幫新手爸媽釐清一些副食品的問題。
寶寶出生時體內帶有來自母體的天然抗體,可以幫助寶寶抵擋病毒的攻擊。然而隨著寶寶成長,大約月齡6個月之後,這些從母體帶來的天然抗體會慢慢減少,到一歲之後會完全消失。一般來說建立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期 (window of tolerance),大約落在4~9個月之間。因此,從4個月開始就可以開始逐步讓孩子嘗試各種原型食物,除了藉此培養寶寶的免疫力,也能透過進食的機會,訓練口腔肌肉、建立協調性,也訓練了孩子的手眼協調,同時為孩子的語言發展、精細動作打基礎。
歐醫師通常會建議嘗試過米粥、蔬菜類沒問題之後,就可以讓寶寶開葷,訓練對蛋白質的耐受性了。每個孩子的進度不同,一般來說進展快速的寶寶有可能5~6個月就可以開始。由於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,也代表尚有可塑性,如果讓寶寶在早期就接觸各式各樣的食物,不只可以訓練身體對食物的接受度(也就是耐受性),也能降低孩子過敏體質的風險。根據基隆長庚兒科團隊的研究結果發現,一歲前被餵食的副食品種類越多,包含水果、蛋白、蛋黃、魚、有殼類海鮮、花生等六種易致敏性食物,反而寶寶將來被檢測出過敏體質的機會越低。
建議爸媽可以先單給蛋黃(不含蛋白)試試看,再慢慢進階到肉泥,一次給1~2湯匙試試看為原則。由於寶寶在這個階段可能還不習慣固體食物,可以用水稍微稀釋方便吞嚥,或是把食材放入寶寶粥裡讓孩子更好入口。
最後歐醫師想再次補充一下,副食品的話雖然有各門各派,如泥派、BLW、傳統派等等,不管選擇哪一派都可以,只是有幾個原則可以分享給大家:
準備孩子的副食品的確是一件耗費心力的事情,但真的是一個不可省略的步驟。主要包含三個目的:一是降低對奶類的依賴、增加飲食多樣性以完整營養的均衡度,二是增加寶寶免疫耐受力的訓練,三是開啟口腔肌肉的協調訓練、替語言能力打基礎。當然現代父母生活跟工作兩頭燒,如果沒有辦法自己準備的話,購買市售副食品也是方便的選擇之一。只是要提醒大家選擇產品的時候,應該盡量挑選沒有添加物、檢驗報告完整可以信賴的品牌,讓育兒生活安心又輕鬆。
* 這份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刊登在 2017年11月份國際知名期刊《兒科研究》(Pediatric Research),作者是歐醫師長庚醫院兒童肝膽胃腸科的老師,花曼津副教授。
更多相關知識:
裸廚房首頁:https://www.nakedkitchen.net/
營養師的嬰幼兒副食品指南:https://www.nakedkitchen.net/blog/posts/baby-first-year-nutrition-guide
為什麼寶寶一歲前吃過越多種食材越好?https://www.nakedkitchen.net/blog/posts/variety-foods-before-1years-old
寶寶可以喝果汁或鮮奶嗎?https://www.nakedkitchen.net/blog/posts/can-baby-drink-juice-and-market-milk